
團隊成員給小朋友演示琥珀實驗

在團隊成員的幫助下小朋友自己制作琥珀

小朋友正在加熱和攪拌松香
(鳳凰網,8月6日)“玻璃棒怎么可以像火柴一樣,點燃了酒精燈呢?”
“這個白糖怎么變黑了呀?變黑的糖還能吃嗎?”
“那個杯子冒出煙來了,它會不會爆炸啊?”
……
8月2日,安慶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趣味化學科普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帶著實驗儀器和藥品,來到太湖縣天華鎮西沖小學,讓小學生們感受到化學的“神奇”,激發了孩子們對化學的興趣。
團隊成員黃巖首先用ppt講解即將要做的四個實驗,隨后送給小學生們團隊提前做好的一些琥珀和滴膠。之后成員們給孩子們演示了如何制作“黑色面包”、“魔棒點燈”、“漂亮的琥珀”和“化學振蕩”4個趣味化學實驗。
神奇的化學現象吸引了在座小學生們的眼球,他們紛紛圍到團隊成員的身旁,你一句我一句地向“小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現場互動頻繁,場面熱鬧。
“這個黑色的、軟軟的東西為什么會越長越大呢?”
“它有毒嗎?我能碰一下嗎?”
“為什么這杯子里的水從無色變為藍色?你能把它變成紅色的嗎?”
團隊成員們耐心地為小朋友們解答問題,簡單明了地講解實驗原理,小朋友們個個都踮起腳尖,伸長著脖子,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化學知識。
在活動最后,團隊6名成員指導孩子們制作琥珀。“這個實驗操作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有些地方仍然需要注意,比如酒精燈加熱較慢,需要耐心等待松香的融化,加熱的時間要長一些,以避免在松香融化倒入模具時少部分與大量空氣接觸凝固變成絲狀。”團隊演示人員李磊說。
“小孩子們很好學,聽得很認真,有些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我們都無法解答,看來我們也該多‘充充電’了。”本次志愿活動的參與者李自樂說。
據了解,這是化學化工學院在“科技扶貧,教育先行”扶貧模式中走進偏遠山區太湖西沖開展的微科研探究活動內容之一。在保證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激發孩子們對化學的興趣,普及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談及舉辦此次趣味化學進小學的初衷,隨行的團隊指導老師白國梁博士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趣味化學實驗進課堂活動,能讓小朋友們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化學、了解化學、愛上化學,也明白其實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拉近他們與化學世界和化學科技的距離。(通訊記者 孫迎翔)
鳳凰網 http://ah.ifeng.com/a/20180806/678218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