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8日,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yī)學分會、運動生理與生物化學分會和成都體育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運動醫(yī)學與健康學術論壇(2017·中國成都)”在成都召開。為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加強中國運動醫(yī)學與健康事業(yè)同國際的交流合作,論壇邀請了美國、德國、丹麥、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家及國內著名運動醫(yī)學與健康專家做主題報告。體育學院楊念恩博士參加了此次學術會議,并在專題一“運動與健康基礎研究”中作題為“不同方式運動對小鼠骨礦含量及Wnt信號通路的研究”的口頭報告。
首先,運動醫(yī)學分會和運動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分會的兩位主任委員李國平教授和田野教授致開幕詞,然后由1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做主報告,其中有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運動機能學系主任David Michael Koceja教授,來自德國弗萊堡大學體育學院院長Albert Gollhofer教授,來自以色列溫蓋特研究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Dalya Navot Mintzer醫(yī)師,以及來自春田學院、馬薩諸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主題報告結束后,分專題討論,共分了5個會場,分別是:(1)運動與健康基礎研究;(2)運動與慢性病研究;(3)體質健康與機能評定;(4)運動損傷與康復研究;(5)中醫(yī)藥在運動中的應用。不同專題的專家及學者在各自會場作報告,報告后展開討論與交流,就自己專業(yè)的研究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爭論。會議內容契合“健康中國”的內在需要,響應時代所需,有助于相關學科領域學術發(fā)展,也為廣大運動生理生化和醫(yī)學工作者緊密聯(lián)系運動實踐、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強有力的幫助。論壇結束后頒發(fā)了論文證書。
楊念恩博士的論文“PTH,CT在不同方式運動影響骨形成代謝過程中的機制研究”被錄取為專題報告,該論文從運動分子生物學的角度探討了PTH和CT在運動影響骨健康中的作用,由于骨質疏松癥是危害人類健康第三位的慢性病,與會學者一致認為該基礎研究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同時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議也對該研究以后的工作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