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5日,資源環境學院紅太陽志愿者服務團赴南水回族社區開展“依循自然,澤潤清源”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資源環境學院教師魏強指導,聯合依澤小學等共同舉辦,旨在響應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號召,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教學團隊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欒寧、樂沁怡,地理科學專業張子涵、宋麗文等同學組成,分別圍繞"光與自然""植物生長奧秘""巖石探秘"等主題開展系統教學。課程設計采用"理論+實踐"的漸進式教學模式,通過生動易懂的講解配合實踐環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們動手能力的培養。
此外,為有效推進普通話教學,深化民族團結教育,主講人在教學文本中規范標注拼音,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糾正發音錯誤。針對多音字難以掌握的教學難點,教師們在課堂上展開深入講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多音字的不同語義及發音規律。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實現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課堂氛圍活躍,學習氛圍熱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余思源小朋友興奮表示:“老師帶來的多音字教學真的太有趣了,我學會了許多難以分辨的多音字的發音。”
推廣普通話是增進各民族交流的關鍵舉措,語言相通方能心意相通。最后主講人總結道:“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紐帶。通過語言相通實現心靈相通,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 本次系列支教活動不僅為少數民族學生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體驗,更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撰稿:張雪 攝影:宋倩 張子涵 編輯:江偉 審核:黃建平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