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安慶頻道訊)日前,安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生物學博士尹立偉受邀幫助望江縣城居民鑒定一“怪石”,通過仔細查看和實驗研究,尹立偉確定望江縣出現的“不明生物體”就是民間所說的“太歲”。
“最初發現這個不明生物體的是望江縣的一位藏友,他在竹林里收集觀賞石時偶然看見了這枚‘太歲’。”據尹立偉介紹,當時望江縣的吳先生對這個不明生物體感到非常好奇,就帶回家中放置,并通過朋友邀請到尹立偉前去進行鑒定。
“這個生物體長約40厘米,最寬處28厘米,厚10余厘米,整體呈紅褐色,經強光照射后內部通透,并且手感柔軟,像肉一般。”尹立偉說,通過表面觀察,這個生物體符合粘菌的相關特征,但究竟是不是太歲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尹立偉提取了一小塊該生物體樣本,在安慶師范大學皖西南生物多樣性研究與生態保護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進行實驗研究。“從顯微鏡下的切片中可以看出,該生物體沒有細胞壁,通體透明,且包裹著一些已分解和未分解的植物根系。”尹立偉介紹,這些現象可以說明該生物體具有吞噬作用,能夠將土壤中的有機物質轉化成它自身的營養。通過觀察可以確定,該生物體就是“太歲”,也稱“肉靈芝”。
“在研究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對太歲進行切片處理。”尹立偉說,由于“太歲”是一團裸露的原生質體,手感如肉般且比較粘稠,必須用薄薄的刀片小心翼翼地切割才能得到一片完整的適用于研究的切片。經過研究,尹立偉發現該枚“太歲”的質量很高。
“每一個太歲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要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的演變才能成型,之后會慢慢地從地下移動到地上。”尹立偉介紹,這種非細菌、非真菌、非動物的第四類生命體其實是土壤中的大型微生物,它對氣候條件和地域環境的要求都比較獨特。
“由于野生太歲非常稀有,且目前國內可參考文獻不多,所以阻礙了科研人員對它的深入研究。”尹立偉表示,太歲的營養價值和其他奧秘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探索和求證。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如果遇到不解難題一定要通過科學手段去解決。“作為一名高校老師,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不僅有利于我自己進行新的發現和研究,更能夠體現出生物研究應有的社會價值。”(錢敏 胡雅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http://www.ahwang.cn/anqing/news/20181113/1827915.shtml
上一篇:潁州晚報:高雅藝術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