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報,5月10日)本報訊 今年母親節,安慶師范大學2015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3名學生給母親的禮物是一封家書,他們選擇用這種傳統的方式將愛說出口。
“小時候,貪玩任性惹媽媽生氣;高中的時候,是媽媽陪讀的,當時沒有電視、電腦、手機,再加上學業壓力,我唯一的依靠就是媽媽……”李思雨列著“親情賬單”不禁抽泣起來,“小學自己動手制作的賀卡、小手工送給媽媽,長大了就只有口頭的祝福,這次寫信想到了很多,有媽媽在的地方才能感覺到家的溫暖。”
與其他學生不同,吳敏決定畫幅母親的畫像。“小時候媽媽早上給我梳頭、和媽媽手牽手過馬路……一幅幅畫面在腦海中浮現,媽媽的形象清晰卻又模糊。”吳敏說,“以前很叛逆,上大學第一次離開家才發現媽媽的愛一直都在。”
“輔導員一開始開展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沒什么必要,現在手機聯絡這么方便,何必要寫信這么麻煩。”瞿靜嫻表示,但是寫完了這封信,說出自己一直以來沒有和媽媽說的話,感覺心里暖暖的。瞿靜嫻說,她以前在家就是個很沉悶的人,和父母交流溝通很少,許多心里話也不愿意和母親說,上了大學離開家以后也很少打電話回家,即使打了也覺得沒什么好說的,“但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和母親心與心交流的契機。”

“親情,是一筆無法計算的賬單,它構成你生命與生活的點點滴滴,永遠列舉不完。我們可能一輩子也還不了這份賬單,而我們能做的便是珍惜與感恩。”算完自己“親情賬單”,吳敏這樣感嘆。
“天氣越來越熱了,媽媽你要注意防暑”、“我每天都吃早飯,媽媽你不用擔心”、“媽媽你要少打點麻將”……流淌在一封封家書中的親情,讓輔導員周的玲老師也紅了眼眶。
“寫信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有些話不好意思當面說卻能在信中得到充分的表達,情感也更加真摯。”周的玲說,“現在的大學生和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也礙于面子不去表達自己的感情。”她表示這次活動除了為母親節獻禮,也是為了讓學生勇敢地把愛說出口。
“下次回家我要給媽媽做頓飯”、“我要給媽媽洗次腳”……寫完信后學生們討論起了要給母親準備的驚喜。據了解,這203封家書于5月8日統一寄出,很快將飛抵媽媽們手中。(學生記者 丁曉燕 晚報記者 蔣六喬 圖/學生記者 唐兆剛)
新安晚報: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l/2016-05/10/content_37963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