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晨報,4月14日)近日,隨著一棵棵竹柳在長江安慶段的灘涂上豎起,“長江刀鱭保護區棲息地生態修復”項目正式開建。據了解,長江安慶段作為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刀鱭已被列為禁捕名單。
種植竹柳修復長江刀鱭棲息地
近日,在長江安慶段開建,約3000棵竹柳被種植在沿江45畝的灘涂上。據了解,最近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征集生態補償項目,最終確定了第一批生態項目,“長江刀鱭保護區棲息地生態修復”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安慶師范大學是此次承辦單位中的唯一一所高校,重點在于恢復刀鱭等重要魚類的自然棲息地。
該項目負責人之一的安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可博士表示,為能快速有效恢復棲息地的植被,通過考察和比較,最終選用對環境適應性較廣、耐淹沒能力較強、且根系發達的竹柳。
今年起開始禁捕長江刀鱭
作為“長江三鮮”之一的長江刀鱭,美味無比,但近年來漁民濫捕、河道整治、碼頭建設等工程對瀕危魚類棲息地產生了嚴重破壞。在長江安慶段,已經很少能看到長江刀鱭的蹤影,魚獲量微乎其微。
張曉可告訴記者,其中濫捕是長江刀鱭數量銳減的重要原因,因為受供求關系影響,長江刀鱭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在上海,每斤最高可達8000元。受巨大利益誘惑,大量船舶涌入長江非法捕撈,無證違法捕撈現象屢禁不止,一些貪心的漁民使用漁政部門所禁止的漁具,這些網網眼極密,從江底拉到江面,連小魚也不放過。
據介紹,從今年1月1日開始,長江流域內332處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逐步實施禁捕,逐步施行全面禁捕,長江安慶段作為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名列其中。
大規模人工繁殖難度大
同為“長江三鮮”之一的河豚,如今已實現人工養殖。那么保護長江刀鱭,能否進行人工養殖呢?
張曉可告訴記者,長江刀鱭及其精貴,我們很少能見到活的,“它一旦被抓住,就會四處亂竄直至氣絕而亡,而且長江刀鱭又是洄游魚類,在海水中生長,每年返回長江中產卵,因此長江刀鱭十分難養。”
“人工養殖的長江刀鱭不能洄游,生活條件改變,食性也就改變了,從而肉質就改變了。”張曉可表示,長江刀鱭在覓食過程中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食物,而人工養殖無法給它提供這些營養,因此肉質難以保證。
據介紹,目前在上海、江蘇等地,雖然成功實現了長江刀鱭人工養殖,但是也只是小規模養殖。張曉可稱,相比而言,大規模養殖對水環境和餌料要求更為苛刻,不僅養育成本太高,產量還不盡如人意,同時肉質也難以達到野生長江刀鱭的口感。(晨報星級記者 周坤 通訊員 汪艷 李金昭)
江淮晨報 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8-04/14/content_394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