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安徽,6月15日)日前,安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舉行2017屆畢業生畫展。在200余幅作品中,一幅長9.5米、寬0.5米的仿古絹繪制的巨幅畫作《千里江山》尤為引人注目。這幅作品是該校美術教育專業2013級張凱炫創作的,從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耗時11個月方才完成。
每天作畫10多個小時,午飯晚飯全靠外賣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凱炫看到同學臨摹了一幅約2米長的《江山秋色圖》,頓時萌生了要繪制一幅長卷的想法。后來在老師的建議下,他選擇臨摹北宋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在開始作畫之前,光是前期的材料準備,張凱炫就花了3個月的時間。他從網上買了一本《千里江山圖》,努力把每個細節都看清、記清。勾線過程更是細致入微,張凱炫將絹折成書頁一樣,在各個畫面將所畫之物位置定好,點點勾勒。最難的地方是畫湖水波紋,在買的書里幾乎看不到紋路,他只好找來相似的水圖卷,邊畫邊學。框架構好后,設色,分染,細細染過3-4遍,最后把畫攤在陽臺上,用紅茶水來回刷,達到做舊效果。絹不易上墨上色,在設色這一步上需要巡回往復地進行分染、罩染。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張凱炫用這樣一句話描述自己的作畫經歷。他一般早上8點15分就去畫室,畫到晚上10點左右才回宿舍。有一次因為要完成設定的任務,他在畫室待到了凌晨三點。“一天兩頓飯都在畫室訂外賣,最后外賣小哥都認識我了。”
畫畫是一件孤獨的事,在繪畫的過程中,張凱炫有時突然冒出一些想法,轉頭卻發現無人分享,只能自言自語。每一次動筆都要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這不僅是對繪畫技術的考驗,更是一次心靈的冒險。
勤奮用心創作出美院20余年畢業展中最大氣作品
連綿的群山崗巒,浩淼的江河湖水,山嶺、坡岸中點綴著亭臺樓閣、茅居村舍,水磨長橋,飛鳥共天之景讓人不舍移目。
為了豐富畫作,張凱炫還特意請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玉虎在畫作上題寫毛主席的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秀氣的行楷,與這幅濃韻的畫卷相輝相映,渾然一體。
《千里江山》以磅礴的氣勢成為了整場畫展的焦點,美術學院江陳寶老師對這幅畫贊嘆不已“自1991年開始辦畢業生畫展以來,這是二十幾年所有學生作品中最宏偉大氣的一幅,還很有意境。看得出這名學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對于畫作的成功,張凱炫并沒有過分地激動,而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他認為自己并非天資過人,只能慢慢地用勤奮去彌補。“我能做的就是把最顯眼的放在最耀眼的地方。”
大學也曾有過迷茫,醒悟后開始努力奔跑
“大一大二時沒有什么規劃,大三回頭醒悟,大四努力奔跑。找準自己的方向之后,從此畫室里多了一個沒日沒夜都在畫畫的我。”
四年的大學生涯,張凱炫也曾迷茫過,隨波逐流,害怕自己落單,后來的他有點沉默寡言,在獨處中自我修煉。如今,一幅《千里江山》為他的大學畫下了圓滿的句號,他將從這里出發,開啟全新的人生旅程。
張凱炫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小學美術老師,一邊創作,一邊教書育人。他目前在老家江蘇徐州的菁華中學實習,經常和一個國畫專業的老師討論授課和繪畫,受益匪淺。他將《千里江山》珍藏起來,空閑時間開始新作《八十七神仙圖》。
“往事并不如煙,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張凱炫在自己的QQ空間里這樣寫道。在繪畫這條路上,他希望自己能夠腳踏實地,永葆初心,繼續前行。(文/邱文慈 柳淑琴 圖/汪麗婷)
鳳凰安徽: http://ah.ifeng.com/a/20170615/5748823_0.shtml
萬家熱線:http://365jia.cn/news/2017-06-15/23E938E30E1A16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