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敬敷 青春正盛
編者按 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創新試點項目獲評全國優秀等次,“挑戰杯”競賽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全國累進金獎;連續15年獲“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集“安徽省創新團”、“安徽省五四紅旗團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于一身,實現了共青團各項事業的新突破。安慶師范大學團委以優異的成績獻禮該校首次團代會。
對話書記
“三修”樹人地 青春逐夢時
安慶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陳東介紹,該校共青團在過去六年里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組織發展新要求,適應新形勢,全面推進共青團改革。以問題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大力推進“修德,修智,修行”教育工程,切實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取得了顯著成效。
深入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構建分層分類引導工作體系。認真開展中國夢教育活動,以項目化方式推進“學習總書記講話 做合格共青團員”教育實踐和“四進四信”、“與信仰對話”、“青年大學習”等重點工作,全方位抓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在學校“大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校團委根據年級、專業、興趣等不同類型,把握學生思想意識形成規律和特點,構建分層、分類引導的目標、內容、載體和方法,實現思想引領的科學化、精準化。
六年來,連續在一年級新生中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撰寫讀書心得”活動,收集讀書心得兩萬余篇;舉辦“與信仰對話˙飛Young中國夢”精品報告進校園活動260余場;開展“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校園系列分享活動130余場;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月”等主題活動200余場;舉行“講中華好故事 做時代好青年”講演活動,線上、線下活動網絡訪問量突破150萬人次;各團支部開展“喜迎十九大 我們在行動”、“我與改革共成長”等主題團日活動1600多次,活動參與面達100%。
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打造青年引領“龍頭工程”。構建“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培養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工作格局,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煉、素質拓展、對外交流和學習研究等途徑,分期分批累計培訓五千余名大學生骨干。選送一名學生骨干參加全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15名學生骨干參加全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研究會,組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學員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班已成為團學干部學習、成長的重要平臺。
深入開展網絡思想引領,探索智慧團建。結合“智慧團建”系統,成立敬敷網絡服務中心,著力提升學校共青團新媒體運用能力和水平。多層次、全方位建設網絡平臺,形成聚合化網絡陣地,全面實施網絡思想引領與輿情引導,積極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組建網絡志愿者8000余人,網絡宣傳員、網絡評論員隊伍150余人。建立各類團屬工作QQ群近1000個,構建了校團委、學院團委、團支部和學生社團三級聯動的網格化信息機制,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并進的網絡工作格局。持續開展網絡文化節、微博大賽等線上活動,研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網絡文化產品,充分發揮網絡文化育人功能。
構建“雙創”生態鏈,服務青年創新、創業。著力打造“理論培訓,項目培育,模擬實踐,競賽提升,入園孵化”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鏈,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創優。校團委組建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成立“大學生創客空間”,邀請知名企業家作客創業大講堂、開展創業沙龍、舉辦大學生創客文化節,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校注重以賽促建,引領學生以賽促學,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共獲全國優秀組織獎、累進創新金獎、一等獎等國家級獎項22項;連續六年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安徽省優勝杯”和“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安徽省優秀組織獎”,成績始終處于我省高校前列。學校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稱號,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校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獲“全國百強創業社團”稱號。六年來,學校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和學科競賽獎項1500余項。
建設“實踐”新平臺,推進青年志愿服務。以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計劃《皖西南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建設為依托,三年來在皖西南各地建設實踐教育基地近50個,組織4000余名學生前往開展實踐教學。學校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穩步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四進”工程,每年選派志愿者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村民委員會主任助理和農村、中小學法制宣傳員,開展“一對一”義務家教、七彩課堂、周末課堂、殘障兒童幫扶等志愿服務。積極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安徽基層服務計劃”,有13名畢業生選擇到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陜西省、四川省等邊遠地區工作,學校獲評“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優秀項目辦”。六年來,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月、黃梅戲藝術節、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評估監測等志愿服務工作達三萬人次。
此外,大力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在省“青春領航健康隨行——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中領跑省內35所高校。學校成功承辦2014年省“大學生活力運動季”健美操大賽、2015年共青團中央全國五人制足球賽100所高校校內賽、2016年省籃球嘉年華等活動。“陽光三早”、“迎新杯”籃球賽、趣味運動會、熒光夜跑、彩虹跑等五十余項陽光體育活動正激勵全校學生提升身體素質、磨煉堅強意志、養成良好品格。
數說成果
開展“大學生自強之星”、“大學生年度人物”、“十佳青年學生”、“雙創之星”、“優秀青年志愿者”等尋訪評選活動,1人進入“全國創業英雄百強”;7人獲“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2人獲評“安徽省十佳大學生”;7名同學獲“安徽省優秀大學生”稱號;3人獲評“安徽省優秀團員”;3人獲評“安徽省優秀志愿者”;1人獲評安徽省“十佳學生會主席”;1人獲評安徽省“十佳社團團干”;1人獲評安徽省“爭做新時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獎;2名優秀畢業生獲第17屆安徽青年五四獎章。一大批先進典型成為時代的先鋒和楷模,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創先爭優。
學校連續15年獲“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和“安徽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3支團隊獲全國優秀團隊,9支團隊獲省級優秀團隊,10篇調研報告分別獲省級一等、二等獎,3篇報告入選《安徽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精選集》。5支團隊連續4年成功申報安徽省紅十字會“博愛在江淮”益行公益計劃志愿服務項目,獲近4萬元項目資金支持。
2018年5月11日,安慶市筑夢空間,團省委書記孔濤(中)聽取該校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路演匯報,鼓勵大學生要敢想、敢創、敢為。
安慶師范大學第一次團代會、學代會召開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揭牌
安慶師范大學“青馬工程”培訓班
組織建設
讓基層團支部活力再提升
眼下,安慶師范大學團委將著力推進改革攻堅,加強組織建設,從嚴治團,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青年學生全面發展,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貢獻青春力量。
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標準落實從嚴治團要求,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制定工作規范,落實學院團的代表大會定期召開制度,增強校、院兩級團委全委會(常委會)的議事決策功能。深入實施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加強研究生和青年教職工團建工作。鞏固班團支部建設,促進班團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健全社團建團、網絡建團新機制。
進一步強化對團學組織的指導。加大對二級學院團委的指導,理順校、院兩級團學組織格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會、研究生會等學生組織的指導,進一步精簡機構,優化組織體系,自覺接受學生民主監督和績效評價,提高團學組織在學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大對學生社團的引導和管理,完成《安慶師范大學學生社團管理辦法》修訂工作。
強化團學干部隊伍建設和管理監督。深化團干部健康成長觀教育,持續加強團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特別是校團委書記班子和校團委機關黨支部建設。完善專職、掛職、兼職團干部考核辦法,建立掛職、兼職團干部配套保障機制。堅持集中培訓和日常輪訓相結合,定期舉辦專職團干部培訓班,探索開展“團學思享匯”、“師大青年說”學習教育活動,增強全校團干部青年工作本領,使能力素質與崗位職責相匹配。深入推進“1+100”團干部直接聯系青年工作,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樹立團干部良好形象。
同時,抓好改革攻堅重點項目實施。按照學校改革實施方案中的要求制定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和推進時間表,充分發揮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服務育人優勢。主動對接第一課堂,進一步完善“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改革、完善團員代表大會制度,重點加強規范性建設。按照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要求,積極推進學生會組織改革,在校、院兩級理順“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形成功能明確、密切協作的工作局面。改進常態化直接聯系青年工作機制,確保改進作風與推進改革相結合。
穩步推進改革措施落到基層。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強化工作信號,推動有條件的學院團委制定改革實施方案或重點改革舉措。充分發揮基層團支部的作用,通過改革實現團學組織工作活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實現全校團員、青年人人知曉改革、人人參與改革的局面,提升團員、青年在改革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張華采寫
安徽青年報: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613&CurrSid=14748&newsid=4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