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青年報,8月12日)歷時十天來回9000千米,從7月20日到30日,安慶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三下鄉”大學生許麗雪和江鋒足跡遍布西藏自治區四個城市。這一次,他們踏上西藏的道路,一方面,向西藏的人們教授中華武術。另一方面,調研武術在西藏的發展情況。而這一切的初衷不僅是踐行國家武術“六進”政策,更是兩個人對武術的赤子之心。
現場蹲點 就地調研教授武術
從安慶市出發,經歷兩天的車程,到達蘭州站的時候,已是深夜。當時的甘肅省蘭州市正在下雨,累和疲倦是許麗雪和江鋒最大的感受。匆匆吃過飯,便找了一家青年旅館住下。接下來六天的行程便拉開了帷幕,蘭州,拉薩,山南,浪卡子,這些在出發之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點,此刻就變成了他們腳下真實的土地名字。
所有的行程都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兩個人根據計劃好的路線,開始進行調研。“語言并不是主要的障礙,最難的是聯系當地的武術愛好者們”。江鋒坦言,在西藏的這幾天,他們每到一處都需要自己詢問路人,哪里會有武術愛好者,然后去學校、去公園蹲點,進行調查研究。因為不清楚武術愛好者們究竟什么時候會去公園鍛煉,經常一蹲點就是三四個小時。
盡管調研時間緊迫,但在短短的六天時間里,他們先后教甘肅省的小朋友學雙截棍;與西藏大學的學生交流傳播武術;在布達拉宮廣場幾百游客面前表演拳術與太極,和羅布林卡武術晨練者一起比武,同宗角祿康公園藏族、回族、漢族組成的太極拳愛好者過招。
翩翩起武 引起人們對武術的興趣
在山南地區,兩個人和學校西藏支教學生會合并先后對山南市乃東中學、第二高級中學進行武術調研。在交流過程中,引導教學,培養興趣。“武術學習也是需要興趣支撐的,這邊有很多人其實不太了解什么是中華武術”。許麗雪說,為了吸引第二中學學生的關注,他們看到有學生在打籃球,便和他們進行了一場籃球友誼賽,從傳授他們籃球技巧中一步步引導出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籃球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傳授武術的時候,兩個人給當地的孩子表演了武術,教授了他們太極拳和雙節棍。江鋒直言選擇教授雙節棍的原因是它不僅是中華武術的一種,更重要的是它很“酷”,孩子們能夠很快喜歡上它。
“我還記得教完他們簡單的武術動作以后,當時一個17歲左右的男生告訴我‘武術,還挺有趣的’。”江鋒回憶道。此行路上,他們都是先向人們表演武術,吸引人們的注意,然后再向感興趣的人們教授太極拳、雙節棍或者長拳。
他們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西藏的武術氛圍比內地薄弱,但在拉薩市或是一些城市,武術發展蠻不錯的,特別是太極拳,大多數中老年人通過它鍛煉身體。
高原反應 太陽冰雹困難重重
對于許麗雪和江鋒來說,高原反應以前只是聽說過,沒想到自己會真正經歷。羅布林卡的7月底的早晨依舊寒冷,在與拉薩武術協會的多位老師相遇后前往羊卓雍錯,與當地居民、外省太極拳協會長輩、福建省學生等進行了武術調研與交流,他們對兩個人的調研、幾千千米的奔波、深厚的武術情懷感到震撼。這次調研又一次經歷了六個小時的盤山公路車程,當天陰雨綿綿,透過車窗可以看到下面的云海,海拔高至4441米,在羊卓雍錯表演及調研結束后,他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在這之前的一天,他們才剛剛經歷了一場太陽冰雹。雖然時間緊迫,但高原上強烈的陽光仍將兩人的臉頰都染上了淡淡的高原紅,“這是我們的勛章。”兩人自嘲著。
“怎么說呢?那種感覺很奇妙,就是又痛苦又開心。”江鋒在自己高原反應以后,依舊選擇和許麗雪一起堅持最后一站宗角祿康公園的調研,許麗雪的目的就是把中華武術帶到西藏去,帶到自己所設想的所有地方,一定要教授更多的人學武術。
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她如此定義此行:“在我眼里,這是一場和自己的戰役:對于武術,要么不練,要么竭盡全力地練。此行,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華武術的發展。”無獨有偶,當江鋒坐上回家的火車時,想想這幾日的調研,內心覺得無比自豪。他在自己的空間里寫下:“八天的行程只能用疲憊來形容,說實話真的是用生命在戰斗,但是,開心與收獲并存。”(學生記者 王文欽)
安徽青年報: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220&CurrSid=11075&newsid=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