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青年報,3月23日)“堿性食物:柑橘,蘋果,海帶,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B的食物……含鈣食物……”在李偉、李俊兄弟家的墻上貼著的紙條清晰地標識著日常食用哪些食物有利于減輕色弱。紙條是由上一批志愿者手寫留下來的。
李偉、李俊的家位于安慶市迎江區龍獅橋社區。四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們失去了父親,兄弟倆、母親及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唯一的經濟來源是母親在服裝廠上班的微薄收入。了解到雙胞胎家庭情況后,安慶師范大學紅太陽志愿者服務團開始了四年之久的愛心接力,每個周末都會有專人幫兄弟倆輔導功課,至今已有四批八人。
隨著交流逐漸深入,兄弟倆會主動記下“小老師”們的聯系方式,遇到不懂的題目或生活上的難題,他們會用媽媽的手機拍下來發給“老師”求解。
“哥哥、姐姐們對我們很好,他們會經常給我們買禮物、帶東西,過年的時候還給我們發紅包。”弟弟笑著說。
令雙胞胎兄弟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批的哥哥張成林和姐姐袁晨曦,墻上貼著的食物表就是他們留下的。
“因為他倆都有色弱癥狀,我們所以列了這個表,平時燒飯、做菜可以作為參考,幫助他們改善色弱這一問題。”袁晨曦說,“他倆都很乖、很懂事,學習上不讓人操心。當時輔導的時候,他們正上九年級,為了給他們多輔導一會兒,會特地早點去,有一次去得太早了,他們正在午睡,知道我們來了后就起床開始學習,真的挺心疼他倆的。”
“真的很舍不得他倆,但是由于學業原因,需要通過接力傳遞的方式幫助他倆”。袁晨曦說,和之前學姐交接給他們時一樣,如今,他們也帶著大一志愿者一同去了他倆家好幾次,讓他倆和新的“小老師”熟悉,交待了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完成接力。
朱芳梅和孔令豪是大一學生,是第四批給他倆輔導的“老師”。每個周六下午,他們會從安慶師范大學龍山校區乘車一個多小時到他們家中。
“我開始輔導他倆的時候,是想幫助別人,但現在我把他們真正當成自己的弟弟一樣,和他們共同進步與成長”。朱芳梅和孔令豪剛高考完不久,為了輔導好,不得不重新溫習已被丟到腦后的高中知識點,兩人以后都想成為教師。
除了輔導他倆的功課,新學期開始,朱芳梅還特地找出自己高中時用過的教輔資料,給他們帶了過去,和他們分享自己學習和考試的經驗。她很喜歡和他倆一起學習和聊天的過程,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對于志愿者們無償、無私的輔導,他倆的母親張建華十分感激。“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志愿者真的很辛苦,非常感謝他們,他們的輔導不僅讓孩子的成績提高了,還讓他倆生活得更加精彩。”張建華表示很愧疚,“因為自己得上班,沒時間多陪陪孩子,每次和志愿者們都是通過電話和短信聯系,和他們說說孩子的近況,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和這些志愿者們好好見上一面,當面說聲謝謝。”
“所幸自己在學姐、學長手上接下的‘這一棒’跑得還算穩當,希望可以繼續堅持,將愛心傳遞下去。”孔令豪欣慰地說。(朱麗萍 郭永生 本報記者 張華)
安徽青年報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473&CurrSid=13459&newsid=41668
梨視頻:雙胞胎喪父,大學生接力4年輔導功課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296464
皖江晚報:輔導單親雙胞胎兄弟成長 安慶大學生志愿者四年堅持愛心接力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html/2018-03/16/content_20646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