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3月14日)“堿性食物:柑橘、蘋果、海帶、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B的食物……,含鈣食物……”在安慶市迎江區龍獅橋社區雙胞胎兄弟李偉、李俊家中的墻上,貼著幾張紙條,紙條上標識著一些日常食物的屬性,并提醒食用哪些食物有利于減輕色弱。紙條是由照顧李家兄弟的“上一任”志愿者手寫的,用來提醒即將“接力”照顧他們的志愿者。
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李偉、李俊兩兄弟失去了父親,兄弟倆、母親以及80多歲的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唯一的經濟來源是母親在服裝廠上班的微薄收入。了解到雙胞胎家庭情況后,安慶師范大學“紅太陽志愿者服務團”開始了四年之久的“愛心”接力,每個周末都會有專人幫兄弟倆輔導功課。


圖片為周正武攝
助雙胞胎兄弟走出陰影
“剛上初中那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受,后來逐漸從陰影中走出來。”雙胞胎兄弟的父親在二人小升初的暑假因車禍意外去世,這給他倆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后來這些哥哥姐姐們來了,輔導我們功課,陪我們聊天,成績從開始的很差逐漸變好,我們變得樂觀起來,對未來也開始充滿期望。”
如今雙胞胎兄弟已經上了高一,分別在兩所中學就讀,上學期哥哥李偉在班級排名第一,弟弟排名第四。
從2014年10月開始,每周六都有志愿者去為他倆輔導功課,至今已有4批8人。
隨著交流逐漸深入,兄弟倆會主動記下“小老師”們的聯系方式,遇到不懂的題目或生活上的難題,他們會用媽媽的手機拍下來發給“老師”求解。
“哥哥姐姐們對我們很好,他們還會經常給我們買禮物、帶東西,過年的時候還給我們發紅包。”弟弟笑著說。
令雙胞胎兄弟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批來的哥哥張成林和姐姐袁晨曦,墻上貼著的食物表就是他們留下的。
“因為雙胞胎倆都有色弱癥狀,我們所以列了這個表,平時燒飯做菜可以作為參考,幫助他們改善色弱這一問題。”袁晨曦說,“兄弟倆都很乖很懂事,學習上不讓人操心。當時輔導的時候他們正上初三,為了給他們多上一會兒,會特地來早點,有一次來得太早了,他們正在午睡,知道我們來了后就起床開始學習,真的挺心疼他倆的。”
用行動體諒母親的不易
雙胞胎兄弟特別能體諒母親的不容易,幾乎沒有與母親發生過爭執。不僅如此,每年母親節和婦女節,兄弟倆都會用省下來的“小金庫”給母親送些小玩意兒。“看到她收到禮物開心,我們也就開心了。”
由于需要養活一家5口人,母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早上8點出門,晚上9點半才能回來,有時候回來得早,會不顧疲憊去接李偉下自習,“我們知道媽媽一直惦記掛念著我倆,所以生活中我們希望盡量可以獨立自強,多體諒她。”兄弟倆說。
即將面臨分科,兄弟倆都有些不知所措,不斷詢問兩個“小老師”一些相關問題。哥哥想學理科,而弟弟則想學文科。弟弟表示,正是因為一直有哥哥姐姐們的陪伴,學習上很有動力,目前最希望新學期學習成績再上升一些,考到第一名。
對于大學,雙胞胎倆充滿著憧憬。“之前張成林哥哥和袁晨曦姐姐帶我們去安慶師范大學的新校區,看著大大的校園和來來往往的學生,很向往大學里的生活。”哥哥和弟弟都表示,希望將來可以去沿海城市上大學。
“媽媽說,等我們上大學了,她就可以不用太操勞,她會養一條狗,讓狗一直陪著她。有時候我們會很想爸爸,但媽媽肯定更想,所以我們從不在她面前表露。”說到這個,弟弟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
“好好學習,成為媽媽的驕傲。”這是李偉、李俊努力的動力和源泉,“如果有機會,也要做志愿者,幫助別人,傳遞力量,也算是把哥哥姐姐們的關愛做出回報。”
四年接力,和雙胞胎兄弟共同進步與成長
“真的很舍不得他倆,但是由于學業原因,需要通過‘接力傳遞’的方式幫助他倆。”袁晨曦說,和之前學姐交接給他們時一樣,如今她們也帶著大一志愿者一同去了雙胞胎兄弟家好幾次,讓兄弟倆和新的“小老師”熟悉,交待了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完成接力。
朱芳梅和孔令豪是大一學生,是第四批給雙胞胎兄弟家中輔導的“老師”。每個周六下午,他們會從安慶師范大學龍山校區乘車一個多小時來到雙胞胎兄弟家中。
“我開始來輔導他倆的時候,是想幫助別人,但現在我把他們真正當成自己的弟弟一樣,和他們共同進步與成長。”朱芳梅和孔令豪剛高考完不久,為了輔導好,不得不重新溫習已被丟到腦后的高中知識點,二人以后都想成為老師。
除了輔導兄弟倆的功課,新學期開始,朱芳梅還特地找出自己高中時用過的教輔資料,給他們帶了過去,和他們分享自己學習和考試的經驗。她很喜歡和這兩個孩子一起學習和聊天的過程,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對于志愿者們無償、無私的輔導,雙胞胎母親張建華十分感激。“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志愿者真的很辛苦,非常感謝他們,他們的輔導不僅讓孩子的成績提高了,還讓他倆生活得更加精彩。”同時張建華表示很愧疚,“因為自己得上班,沒時間多陪陪孩子,每次和志愿者們也都是通過電話和短信聯系,和他們說說孩子的近況,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和這些志愿者們好好見上一面,當面說聲謝謝。”
“所幸自己在學姐學長手上接下的‘這一棒’跑得還算穩當,希望可以繼續堅持,將愛心傳遞下去。”孔令豪欣慰地說。(朱麗萍 郭永生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見習記者 王海涵)
中青在線:http://news.cyol.com/yuanchuang/2018-03/14/content_17021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