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日報,6月13日)本報訊 記者6月8日從安慶師范大學獲悉,由該校科研力量參與的長江安慶段長江江豚首次夏季科考順利返程。在200多公里的安慶江面,單程共目測到江豚125頭次,并發現沙洲附近江豚集群規模較大的現象。
這次科考由安慶市漁業局組織,安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攜手開展,共14人參與,為期8天。此次科考旨在了解豐水期江豚的數量、分布情況及規律,為即將開展的首次夏季捕豚工作做準備,尋找適宜的捕豚地點。
據安慶師范大學“水生生物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于道平教授介紹,往年對長江江豚的資源調查都是選在冬季,而這是首次在夏季實施,不僅難度加大,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也要比以往更多。這次調查主要是為了了解江豚在豐水期的分布及活動情況,調查江豚生存水質環境,為江豚的西江遷地保護打下基礎。
在8天的時間里,科考隊在離岸150米的距離沿安慶江段兩岸單程行駛了200多公里,結果令人驚喜:從梅壟到湖口,上行單程共目測到江豚125頭次,沙洲附近江豚集群規模較大,尤其在洲頭。此次科考還采用了海豚聲學記錄儀、魚探儀等先進設備,對江豚周圍生活的水質、水生微生物、浮游動物等分別采樣,后續將對江豚生活的環境進行分析。(《安徽日報》記者 陳婉婉 學生記者 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