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了用朗誦閱讀學習古詩詞,將它唱出來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在安慶師范大學文津樓的一間教室,每到周二晚上的唐詩宋詞名篇鑒賞公選課,都會傳來陣陣歌聲。向學生演繹課堂版《經典詠流傳》的是安慶師范大學文學院熊言安博士。據他介紹,用“唱詩”的方式教授古典詩詞賞析,是為了使鑒賞課相對枯燥的氣氛變得更活躍,讓同學們輕松地領略到古詩詞的魅力。
老師的嗓子是放牛時練的
4月24日晚,安慶師范大學文津樓301教室里,熊言安正帶頭教同學們唱《陽關三疊》,他的嗓音低沉有力,富有情感。這首由王維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成的歌,曲調深沉悠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句變成歌詞,令不少同學聽得如癡如醉。
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隱的《無題》、姜夔的《揚州慢》、柳宗元的《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在熊言安的課上,許多經典詩詞都被唱了出來。
據介紹,2014年博士畢業,熊言安作為專任教師被引進到安慶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要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唐宋段。他說,和詩以歌的靈感,來自于從小的愛好——唱歌。那時還是放牛娃的他,就是身邊小伙伴里唱歌最好的孩子。后來學習期間,他還做過班里的文藝委員。他告訴記者,自己從沒系統地學習過音樂,現在的好嗓音是小時候對著曠野放聲高唱練出來的。
文學老師酷似“音樂老師”
“在古代,這些詩詞就是流行歌曲。”熊言安笑著說。每次上鑒賞課,他都會讓同學們先把前節課學過的詩唱上一遍。他覺得,把詩唱出來,更能體會到詩詞的意境。
熊言安說,起初大家都有些羞澀,不好意思在陌生同學面前開口,位文學博士就化身聲樂老師,帶大家反復地練習氣息和發音。
為了備課,熊言安總會在家里對著譜子一遍遍練習唱法,次數多了,女兒成了他的“忠實粉絲”。后來時間長了,他在校園里散步時隨口哼唱出的也都是古詩詞曲子。同學們調侃說,“不知道的人可能都會以為他是一名音樂老師。”
黃梅調也能用來唱詩歌
古詩文唱著教,需將古詩文譜曲。熊言安說,這些曲子有些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有的則是現代名家作曲傳唱的,還有的根據民歌改編,他還嘗試著用黃梅戲調子唱詩。
在熊言安的公選課上,四位來自音樂學院的同學被譽為班上的“歌唱家”。每當學過一首新詩后,他們總是課堂上最先帶頭示范的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愿意參與到熊言安的課堂互動中來。這樣有趣的教學方式,也使大家對經典詩詞的好感大增。“我選擇這門課最初是因為喜歡文學,如今更享受這種唱詩的樂趣。熊老師第一次上課就讓我耳目一新,絲毫沒覺得枯燥,反而讓我更想在歌中去品味詩詞的意境。”旅游管理專業2017(1)班的龔連申說。
熊言安說,雖然唱著上課會比平時更累,但他覺得值得,“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古代詩歌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要讓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而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橋梁,架通古今。”(陳東 郭金帥 桑麗君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攝影報道)
新安晚報 http://epaper.ahwang.cn/xawb/20180509/html/page_05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