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晚報,12月15日)“老師們來了!”每周三下午,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鋪長江小學的孩子們都會站在教室門口,歡呼迎接大學生老師。在這個只有15個學生的學校里,來自安慶師范學院的“紅太陽”志愿隊堅持了五年支教。
給留守孩子志愿服務
記者了解到,這支志愿隊是由安慶師范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在2007年組織成立,目的是為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2011年又開創了長江小學活動點,每周三下午,志愿者們都會到長江小學,給孩子們上一節活動課。
長江小學原是漁民小學,很多學生都是漁民的孩子。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部分的漁民改行了,學生數量也隨之減少。近年來,又由于工廠的建設,居民陸續搬遷,學生數量也由之前的400多人,急劇減少到如今的15人。
對學校里的15個孩子來說,每周三下午的一節活動課十分珍貴。因為一到活動課,志愿者們會給孩子們播放小視頻,普及科學知識。他們有時還會帶孩子們做手工、學畫畫,“我們每一次去都會給孩子們帶點小禮物。孩子們都很可愛,就算每次來回要花去1個半小時,轉兩趟車,我們還是很開心,能盡一份力,就很滿足。”志愿者竇瑋說。
課上課下都是好朋友
對孩子來說,學校的老師年紀偏大,這讓孩子們在和老師交流時會有代溝,加上平時老師嚴格的教導會讓他們感覺拘謹。這些大學生志愿者來了之后,孩子們常和大學生們玩耍、溝通,變得更活潑,也更愿與人交流。“我好喜歡他們,每周三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五年級學生王莉說。
長江小學的方主任介紹說:“這些志愿者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像美術這些東西,他們更專業一點,來教一教孩子們,的確比我們好很多。”在孩子們看來,這些志愿者不僅僅是老師,更像是親人一樣。
“姐姐,這是我做的,送給你。”下午手工課后,六年級的同學將自己做好的手工藝品,送給即將下課離開的志愿者們。而志愿者們也十分感動,“這些孩子們很乖巧懂事,時不時會給我們一點小驚喜,這已經是我第二次收到他們的禮物了。”志愿者說。
接力支教,傳遞溫暖
“我們的支教不會停止,每年都會有新鮮‘血液’注入,支教點還有另外兩個學校,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這些孩子一定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教育。”“紅太陽”志愿者協會負責人王心宇介紹說,從2011年至今,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的足跡留在了這里。
2015級旅游管理2班的邱柯是團隊一員,“我也經歷過留守兒童的生活,我知道這些孩子里有一些是留守兒童。我深刻理解這種孤獨感,愿意借助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他們。”正是這種經歷,讓這個女孩從加入這個協會后,一次也沒有間斷過支教活動。(學生記者 張雨欣 夏瑩 晚報記者 柯慧敏)
安慶新聞中心:http://www.aqnews.com.cn/html/anqingxinwen/shehuixinwen/201512/209055_20151215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