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安徽日報》B4版以“一個‘考研班’的追求”為題大篇幅報道宣傳我校考研新聞
一個“考研班”的追求
一個班58名畢業生中,45人報考碩士研究生,43人被錄取,通過率高達95.56%。這個班的背后,是一群什么樣的學生和老師——
■ 本報記者 胡勁松本報通訊員 陳東
考研并非逃避現實
畢業前的安慶師范學院環境資源專業男生520寢室內,和許多大學男生寢室沒有任何區別,簡單、凌亂。唯一不同的就是今年這個寢室8名小伙子中有7名考研被錄取,而另一位壓根就未報考。
對此,8位男孩十分淡然:“考研不是大學生唯一的選擇,也不是逃避現實,只是想尋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舞臺。 ”事實也證明了一點,現在也有被錄取的同學,選擇了趕赴外地就業。
“人生就是一個不停攀登的過程,我們要追求上進,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向上攀登。既然選擇考研就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考取了重慶大學的楊云開說,2008年底,他因在校表現優秀被確定為選調生。這就意味著他提前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然而就在他去省里參加選調生培訓時,小楊卻放棄選調生機會,專心考研。從小生長在農村的楊云開說,自己是當地第一名大學生,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考研讓自己這個夢更近了一步。此后,他便和同學們一起努力地追求夢想。
苦讀之余更會巧讀
“校園里都沒有閑散的人”,在考取中國礦業大學的胡慶杰眼里,身邊的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學習。除了教室、圖書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有學生讀書的身影。
而在擁有百多年歷史的老安徽大學校園閱報欄前,更有一個特別的景象:冬天,太陽穿過樓房的縫隙在地上照射下來,形成一個明亮溫暖的光圈。這時,有的人都會跟光線的移動挪動位置,把自己放在太陽光里。由于考研的人多,看書的地方有限,閱報欄、宣傳櫥窗這些地方都成了學生們的復習場所。
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休息,考研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能充電的手電筒。等別的同學休息了,就打著手電在被窩里看書。 520室的寢室長朱普國說,校園里,只要哪里有燈光,哪里就會有我們這些追求夢想的考生。
除了苦讀,他們還會巧讀。520寢室創造出“晚會”制度。每天晚上,同寢室的同學都會抽出時間,在一起互相考一考政治。通常都是選擇題,會的就放過去,不會就拿筆記下來。對這種學習氛圍,朱曉玉帶著感激說:“特別是前期,朱普國講政治習題的時候,我許多都不懂。我于是加快了進度,趕緊看書,這對我的幫助很大。 ”
胡仁超考上的是北京理工大學的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由于是跨專業報考,部分專業比較薄弱,他就天天擠進化學專業課的考研學生中復習,不懂的地方就隨時請教化學專業的同學。而每個報考學生都有相關老師的熱線電話,學習中的任何問題可以隨時請教,老師也熱心解答。
提高素質是最終目標
“考研也是磨練自己的一個過程,提高素質才是最終目標。 ”資源環境學院黨總支書記李經田說,這批考研的同學除了成功沖關的沖勁,他們還有著融入社會敢于實踐的熱情。最近,安慶師范學院的一項高新科研技術在當地一家著名化工企業成功實現轉化,而參與者中也不乏學生的身影。
楊云開還在大二時,就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業計劃的比賽。后來,這個《歐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獲得第三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并在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得優秀獎。雖然在大四時,因為考研時間緊張而被迫退出。但是,他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考研復試中,當被問到“脫氮”與“除磷”能否同步處理時,他很快就運用參加創業計劃中積累出來的經驗作出了回答。
“從這一點看得出,我們的考研不是簡單的應試教育,而是好學風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 ”對此,負責組織指導這些學生的周葆華老師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