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慶師范大學一則短視頻獲二十余萬點贊分享。視頻中,安慶師范大學龍湖食堂愛心窗口前張貼了一張“有困難可先食后付”的標語圖片,暖心義舉迎來近萬條評論。
有困難先食后付
9月底,安慶師范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2024級新生魏豪因用餐時“忘帶飯卡”被食堂工作人員誤會家庭經濟困難,收到了“愛心”窗口的暖心幫助。
隨后他將該窗口的標語分享到了社交平臺,該視頻一經發布獲贊二十余萬,近萬條評論。“我想讓更多人看到安慶師范大學的人文關懷。”他說。
“如果你目前正遇難關,可到此窗口先吃,待經濟情況好轉再付,我愿意替你父母照顧好你……”魏豪口中的這段標語,被紅紙黑字張貼在 “愛心”窗口前。這個“有困難可先食后付”窗口的設立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至今已5年有余。
“能夠被學生記錄并且讓更多人看見學校的暖意,這是我們的榮幸。相較于普通窗口,愛心窗口的菜量更大,且菜品更加豐富。針對困難學生開展‘先用后付’,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吃好吃飽。”食堂經理廖兵兵坦言,食堂之所以將該窗口特設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是為了給目標學生群體提供直接且便利的就餐服務。
“‘愛心窗口’不僅是食物的提供地,更是一個能讓學生感受溫暖的‘角落’,絕對不能讓學生因為沒錢餓著肚子走出食堂。”廖兵兵說,他們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去幫助學生渡過難關,也希望繼續將愛心傳遞下去。
除了愛心窗口,學校每年還會為貧困學生發放電話卡、提供暖冬棉衣及返家車票等暖心禮包。
有需求在線反饋
在安徽大學食堂,同樣的暖心故事也在上演。今年5月28日,安徽大學后勤保障處收到來自該校石姓學生的一則特別反饋:“希望學校食堂可以增加‘無碘鹽’菜品。”
原來,該生在兩年前檢查出甲亢,目前尚未完全好轉。前段時間復診時,醫生告知她,需要嚴格控制無碘鹽攝入才能更有利于身體康復。該生在網絡上看見其他學校食堂設有專門無碘鹽窗口,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就通過學校桔園食堂餐桌上意見反饋二維碼,將自己的訴求反饋給學校后勤保障處。
令她沒想到的是,當天就收到了后勤保障處的回復。“學校后勤保障處工作人員說以后每天會在固定打菜窗口設置兩三個無碘鹽菜品,并會用提示牌進行標識,后續還會讓食堂工作人員與我進行具體溝通,詢問我愛吃的菜和忌口。”該生坦言很感動。
“收到學生訴求的當天晚上,我們就安排人員緊急采購無碘鹽,第二天中午我們就做好了無碘鹽菜品,之后也一直在和這位同學保持聯系,詳細了解一些菜品的相關要求。”桔園餐廳一樓負責人蔡蓉直言,其實這個舉措對于食堂而言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無非就是將常用鹽換成了無碘鹽,但能讓學生吃得健康,替他們的父母好好照顧大家,她也很開心。
此外,學校食堂還制作了低油低鹽菜品,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更多選擇。
來源:【合肥晚報】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410/10/content_48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