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法學院高誠剛博士在龍山校區文津樓D405教室開展了題為“法益衡量理論視閾下經濟犯罪的出罪判斷”的學術講座,2018級法學(1)班、(4)班和2018級知識產權專業共100余名同學聆聽了報告。
高誠剛博士的報告緊密圍繞“經濟刑法的保護法益是什么—經濟犯罪各罪的侵犯法益是什么—經濟刑法的保護法益何以衡量與如何衡量”的論題中心逐步展開。他在報告中認為,經濟刑法的保護法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是一種超個人法益抑或集體法益。經濟犯罪各罪的侵犯法益就是對集體法益或市場經濟秩序中具體部門法益的侵害。因此,在經濟刑法側重于保護超個人法益的宏觀背景下,作為市場主體的個人的法益保護因而式微,從而使得入罪成為必然,出罪勢必困難。然而,從紛繁復雜的經濟犯罪個案事實來看,經濟刑法的保護法益確有衡量的必要和可能。在經濟犯罪法益衡量的過程中,需遵循妥當的衡量路徑和方法,并進行經濟犯罪刑事政策考量,恪守刑法謙抑性,從民生刑法觀和實質性思維等維度出發,方能做出合理的出罪判斷。

講座過程中,高誠剛博士結合鮮活的案例引出問題,語言幽默,感染力強,并和同學們開展交流互動,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報告現場氣氛活躍,掌聲此起彼伏。(文/夏厚杰 圖/李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