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院直各單位:
夏季是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發期。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雨量多,蚊蠅等害蟲大量孳生,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極易造成各種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或暴發流行。許多人飲食睡眠不佳,抵抗力相對減弱,尤其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道抗御病菌的能力也下降。為做好學校的公共衛生工作,加強學校食品安全與腸道傳染病防控,保障全校師生員工健康,現就夏季預防腸道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知識和預防措施溫馨提示如下,供師生員工們參考:
一、幾種夏季常見的傳染病
1、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多由被細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為致病性大腸桿菌群、空腸彎曲菌、沙門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為肉類、蛋類、水產品、涼拌菜等。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
2、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其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病菌通過日常生活接觸、食物、水、蠅傳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與人接觸傳播最為常見。發病后患者出現畏寒 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后重感等。有的病情兇險,特別是兒童,可出現高熱、驚厥、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此時腸道癥狀常不明顯,但生理鹽水灌腸液可見大量紅、白細胞,稱之為中毒型菌痢。細菌性痢疾的表現輕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故要及時就診。
3、霍亂
霍亂由霍亂弧菌所致,經飲用水傳播是其重要的途徑。河水、井水、池塘水、泉水與自來水均可經地面或地下受人或動物的糞便污染而成為傳播媒介。病人可出現無痛性腹瀉、嘔吐、“淘米水”樣大便、脫水等 。治療成功的關鍵是早期診斷,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休克等。
4、傷寒和副傷寒
傷寒和副傷寒主要由飲用水受污染所引起,也可經食物傳播。此種散發病例主要由接觸傳播引起。可出現發熱、腹痛、腹瀉、肝、脾腫大、皮疹、血白細胞減少等,血液及大便可見沙門氏菌生長。后期可出現腸穿孔、腸出血等并發癥。治療主要是抗菌治療,并發癥防治等。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經口侵入腸道,臨床上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的一類疾病。包括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甲型肝炎、細菌性食物中毒等。在腸道傳染病病人的糞便(有的包括尿液)和嘔吐物中,攜有大量病原體。病原體通過病人的排泄物排出體外,污染水、食物及手,或通過蒼蠅等媒介傳染給健康人,使健康人得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有的還可引起并發癥,嚴重的會造成死亡。
各種傳染病的流行要經過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對于腸道傳染病,傳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病人或動物;傳播途徑大多為糞口傳播,有經食物傳播、經水傳播、經生活接觸傳播、經蟲媒傳播等多種;多數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兒童和老年人容易發病。應此要加強傳染病管理。對傳染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傳染源擴散蔓延。
二、夏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
為更好地保護全校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降低腸道傳染病等各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溫馨提示全校師生員工要做好以下防疫措施:
1、注意飲水、飲食衛生。飲用水必須是燒開的自來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桶)裝水。不喝生水,不吃未經清洗的食物,把住病從口入關。飯后不要大量飲水,以免沖淡胃液,降低胃液酸度,使其殺滅細菌的能力下降而導致腹瀉。
2、要注意搞好個人衛生,養成人人講衛生、個個愛清潔的良好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教室、寢室、辦公室要通風消毒。
3、不買無證攤點的盒飯、熟食等不衛生食品。
4、涼拌菜宜少吃,吃時應洗凈,并用冷開水沖洗。瓜果宜洗凈去皮再吃。適當進食蒜、醋可預防胃腸道傳染病。
5、夏季飯菜應現做現吃,如有剩余,第二天應煮透再吃。
6、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煙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切忌暴飲暴食,過甜、過油膩的食品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病。
7、要防止疲勞后著涼。夏季氣溫多變,夜間睡眠不要讓腹部受涼,睡覺時注意腹部保暖。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有助于增強體力,也有助于預防夏季腸道傳染病。
8、對病人用過的東西,可用煮沸法或消毒液消毒。搞好宿舍及環境衛生。
9、要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室內外衛生,搞好糞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溝,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媒介。
10、發現可疑癥狀及早就診,一旦確診及早治療。
綜上所述,如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癥狀或疑似食物中毒癥狀時,應及時到校醫院進行診療和排查,以確保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報告。
校醫院預防保健科聯系電話:0556-5300170。
校 醫 院
2011.6.22
上一篇:2011-2012學年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