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BGCI)傳來喜訊,生命科學學院項小燕教授主持申報的大別山五針松綜合保護研究這一國際合作項目成功獲批。這不僅標志著我校在國家級珍稀瀕危植物保護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更實現了學校國際合作項目的新突破。項目的成功獲批,不僅是項小燕團隊十余年扎根大別山、潛心研究與保護工作的結晶,更是學校及生命科學學院高度重視學科發展、大力支持科研攻關、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成果。

大別山五針松(Pinus dabeshanensis),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被譽為“植物活化石”和大別山區的生態“旗艦物種”。由于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種群數量稀少且面臨棲息地破壞等威脅,其生存狀況岌岌可危。自2012年起,項小燕教授便將目光聚焦于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事業。十余載寒暑,她帶領研究團隊無數次深入大別山腹地,克服野外作業的艱苦與險阻,系統開展了大別山五針松的種群生態學、生殖生物學、瀕危機理、保育遺傳學等全方位研究。正是這份對瀕危植物保護事業的執著堅守和扎實的前期工作積累,為此次國際合作項目的成功申報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贏得了國際保護界的肯定。
此次國際合作項目的成功獲批,離不開學校、有關職能部門和生命科學學院各級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學校高度重視國家戰略資源植物保護研究,將其視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學校科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校領導多次關心并指示相關部門,要全力支持一線科研人員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開展攻關,特別是在拓展國際合作渠道、爭取高水平項目上給予重點傾斜。學校在科研政策、經費配套、平臺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營造了鼓勵創新、支持實干的良好科研生態。
生命科學學院領導班子更是將大別山五針松保護研究視為本院特色研究方向和服務地方生態保護的重要窗口。學院領導班子多次指導、關心項目申報工作,為項目申報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該項目的成功落地,是我校積極響應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深度融入全球植物保護網絡的生動實踐,充分體現了學校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辦學導向,以及在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項目的實施,必將為守護大別山生物多樣性寶庫、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注入強勁動力。
(撰稿:穆丹 審核:吳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