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體育學院孫明運博士在體育館會議室作了題為“Physical Activity Epidemiology”學術講座。體育學院部分教師、體育教育專業、休閑專業部分學生前來聆聽。
孫明運博士首先介紹“Physical Activity Epidemiology”研究目的,從慢性病和健康關系、慢性病在中國和全球發病率、體力活動測量和調查、慢性病運動干預、體力活動流行病的研究方法設計等方面加以論述。接著解釋了為什么要開展體力活動流行病的研究。分別從公共健康因素,如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環境污染、生活方式改變、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等方面將中國和世界加以對比,尤其是和美國作了詳細對比。對于冠心病、中風、肺病、腎病等的危害進行了排序,使我們了解了體力活動的減少或缺失對人體的危害。
通過對一些世界發達國家實例分析,使大家認識到體力活動流行病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是如何開展的。同時回顧了體力活動流行病研究的歷史,強調了學者們的觀念如“Eating alone will not keep a man well; he must also take exercise. For food and exercise, while processing opposite qualities, yet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health . . .”、“Walking is man’s best medicine”、“Exercise is Medicine”等等,這些觀念對于中國人的健康依然具有很大的啟示。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例,強調中國大眾健身的研究將是一個熱點,也是一個事關國家發展大計的重要問題。最后介紹了體力活動流行病的研究在中國開展情況,發現有關嬰幼兒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或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缺少流行病的調查系統;缺乏前瞻性研究和干預研究;研究設計和方法有待完善等。特別強調中國開展該研究勢在必行。
該講座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孫明運博士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對于師生的提問一一作了回答,盡量調動同學們的思維,讓他們認識體育學科知識的廣博及對人類社會作用,鼓勵青年學子要致力于人類健康研究中,發揮體育人巨大潛力,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