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文與社會學院教師李元來的研究成果《多層面相上網絡謠言的悖論特性及長效治理》,被2017年第8期《新華文摘》“論點摘編”欄目收錄。
《新華文摘》是目前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文摘刊物,李元來老師的研究論文發表于2016年第12期《中州學刊》。《新華文摘》摘編內容如下:
網絡謠言是網絡時代一種復雜的社會問題,它具有“模糊性”的社會事實特征、“感染性”的社會心理特征、“集體性”的社會行動特征以及“工具性”的社會功能特征。在社會管控思維的影響下,基于社會秩序與社會穩定的考量,網絡謠言的復雜性和悖論性被簡單化和片面化,它分別被貼上“虛假性”、“盲信性”、“非理性”和“風險性”的負面標簽。這雖然為網絡謠言的治理帶來合法性,但是也容易產生“維穩式”的高壓打擊態勢。盡管這可以在短期內取得即時成效,但是社會管控更多采用的是事發后的懲治措施,缺乏根本性的事先預防措施,其治理的長期效果并不理想。實際上,在國家推動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加強社會治理的宏觀背景下,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地認識網絡謠言。長效治理就是一種基于網絡謠言悖論特性之上的治理策略,它要求我們從多層面相上的辯證觀出發,找回網絡謠言悖論特性中的“現實性”“盲疑性”“訴求性”以及“機會性”,在“模糊性”“感染性”“集體性”以及“工具性”等復雜特性的分析框架中,理性思考網絡謠言的長效治理問題,唯有如此方能標本兼治。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1. 實現信息公開,加強社會建設;2. 重構社會信任,提升政府與媒體的公信力;3. 展開公民教育,提高公眾的理性行動能力;4. 構建社會安全閥,增強社會結構承受沖突的能力。
此前,2017年1月19日《文摘報》“學林漫步”欄目以“網絡謠言的長效治理”為題對該文進行論點短輯;2017年2月14日《山西日報》“文萃”欄目同名轉載了《文摘報》對該文的觀點摘要。
該文是李元來主持的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青年項目《社會管理創新視閾下虛擬社會的長效治理研究——以安徽為例》(AHSKQ2015D44)的重要階段性成果。(人文與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