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教師教育學院諸園博士在龍山校區J219教室作了題為“工匠精神”的現代教育意蘊研究學術講座。該院2016級小學教育專業部分學生及部分教育碩士到場聆聽。
諸園博士首先闡述了“工匠精神”的四個社會存在維度,包括工匠的技藝境界、工匠的精神氣質、工匠的社會群落特征以及工匠的社會貢獻。然后,從“精”“益”“求”“精”四個方面分別論述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對于培養高技能人才所具有精神品質的應然性和方向性解釋。強調第一個“精”旨在“專注”,第二個“益”旨在“傳承”,第三個“求”旨在“創新”,第四個“精”旨在“卓越”。接著,以工匠精神的教育向度為指,從專業的精神、文化的精神、行動的精神以及本質化的精神四個方面闡述工匠精神的現代教育意蘊,最后,指出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路徑以及高校“工匠之師”培育的路徑。
本次講座旨在傳遞一種嶄新的學術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既具有一定的學術性,也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通過中西比較、論例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不僅對大國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旨在鼓勵小學教育的同學要把“工匠之師”不僅作為職業坐標更作為人生坐標發揚傳承下去。(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