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師范大學魏建教授應邀來我校,作了一場題為《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以郭沫若為例》的學術講座,該講座由王永兵教授主持。
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向來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魏教授首先拋出了問題:“我們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引發了在座師生的興趣與思考。“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魏教授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評論日益盛行,但其可信性有待考證。作為國內郭沫若研究的領軍人物,魏教授以郭沫若為例,用獨特的角度、淵厚的學識,以及豐富的資料,為同學們再現了一個全面的郭沫若形象。在談及評價歷史人物的態度、立場和方法時,魏教授言簡意賅地提出了幾點看法: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性,在評論歷史人物時不可摻雜主觀色彩,避免以偏概全,做到“價值中立”;其次,要避免時空錯位的對話,盡可能回到歷史、貼近現實,以保證歷史評價的準確客觀性。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審視現實,魏教授解釋道:“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人物是歷史的鏈條。”人物無疑是歷史進程的主要載體,因為歷史終究是人們創造的。歷史人物對于當代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而杰出的、重要的人物,更加體現,并標志著一種社會思潮、政治運動和經濟趨向,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歷史的階段和環節,或推動或延緩著社會的發展。
此次講座不僅使同學們受益匪淺,也增強了文學院的學術氛圍,獲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學生通訊員 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