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汪高鑫教授在龍山校區E503報告廳做了題為“傳統史學天人合一思維的形成與演變”的學術講座。講座由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金仁義副教授主持,人文與社會學院歷史學專業120余名師生聆聽了報告。
汪高鑫教授從解讀古代“天”的內涵契入,以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為基點,對傳統史學天人合一思維窮源竟委。汪教授首先解析了先秦時期《周易》天人合一思想、鄒衍五德終始說、漢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等傳統史學天人合一思維的三大理論淵源。他從《史記》編纂體系、重人事、宣揚天命王權三個方面闡釋了司馬遷天人合一思維內涵,闡明了漢代史學天人感應論的神意性、魏晉史學的名教與自然之辨及宋明史學的天理與人欲之辨等天人合一思維的演變,總結了傳統史學天人合一思維的整體性和二重性特點。汪教授指出自司馬遷明確提出“究天人之際”以后,天人整體思維成為傳統史學的一種普遍思維方式,對于全面認識與系統把握客觀歷史有著重要的思維價值。傳統史學要求史家既重人事也講天命,將史學求真與維護古代綱常倫理和社會秩序統合,形成了典型的二重性思維。講座結束后,汪高鑫教授還與學生就講座中的有關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汪高鑫教授學術報告所涉及的天人關系是貫穿于整個古代思想界的核心命題。汪教授的報告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視野開闊,內容豐富,富有創見。他結合史學名家名著和學生熟知的歷史知識進行講解,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活潑,師生受益良多。(金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