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的笑容,胖碩的身材,《皖江晚報》安慶站站長任祥斌一露面,就給大家帶來一種“實感”。從他當年把新聞作為業余愛好,采寫的《夜訪戰斗英雄都昌林之家》獲得安慶市好新聞一等獎、撰寫的通訊《深沉的戀歌》被改編并參加拍攝成安慶市首部電視劇、參與拍攝的《宜人之城》獲得安徽省電視專題片一等獎說起,迄今已經30年。尤其是他半路出家成為專職記者后,近年來,他獲得了中國晚報界最高獎項—“趙超構新聞獎”特等獎以及安徽新聞獎、安徽經濟好新聞獎等13個獎項榮譽。
11月18日,任祥斌做客龍山校區,為學生記者開展了一場精彩的新聞采寫講座,分享了三十余年新聞采寫經驗。
半路出家,成為安慶文化保護“衛士”
士兵,工人,國企一把手,到駐站記者;任祥斌老師身份角色跳躍式變化,可謂閱歷豐富。用任老師的話說,他不一定愛崗,但絕對敬業。新世紀之初,任老師一篇《安慶四方城古城墻命運牽動市民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為古城墻的復建贏得了支持。除了安慶的古城墻,岳西法云寺、安慶市區迎江寺、江西會館、葉氏宗祠等安慶古文化遺跡的保護,總少不了他呼吁文章。
而最讓任老師驕傲的,則是他對安慶根親文化的發掘。一次偶然機會,任老師得發現陜西很多人操著安慶的地方口音。后來經過多方調查走訪,終于讓他在族譜中尋得蛛絲馬跡,從而揭開了這長達250年、不為史書記載的移民潮。這篇稿件,任老師前后采寫共花費15年,并親自前往陜西,與當地“安慶人”交流,幫助許多人在安慶找到故里。2014年,任祥斌發起成立了安慶市根親文化研究會,擔任會長,組織了國內一批有志于發掘安慶歷史文化的專家、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和活動?!霸谖依狭艘院?,我會覺得我對安慶歷史文化出了一份力?!?/p>
不怕得罪人,只為寫出更多“實在”新聞
除了保護文化,任祥斌更致力于保護群眾利益?!半m然新聞是一個客觀的東西,但是做記者要有導向,有意見?!?/p>
2010年他報道了安慶長江大橋建成對老百姓出行反不便的稿件,稿子一出,立馬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輿論,最終促成了大橋公交的開通。《華東最大汽車站為何落成不開張》、《迎江寺住持狀告規劃局》等一些稿件雖然推動和促成了一些事情的解決,但也卻因這些稿件不受相關部門待見。“反正我的目的達到了,也就成功了?!比卫蠋熜Φ?。
光彩大市場失火,安慶石化污染,許多新聞報道都曾轟動一時。這些都是任祥斌實干新聞中的驕傲。“要寫出更多具有實際意義的稿件,不能怕得罪人。但是我們要對事,不對人。”
始終牢記,新聞一定要解決問題
“監督不添亂,批評不丑化”,任祥斌反復強調這十個字。這是他做新聞的出發點和原則?!拔覀円冀K牢記我們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問題,假如報道的出臺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亂,那么就不能做?!彼f,“批評可以,但不能丑化。我們的出發點是愛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所以才進行批評,希望它能更好?!?/p>
對于如何寫好新聞稿件,任祥斌建議,一一定要對所有當事人進行采訪,力求了解全面。二是一定要到現場去,因為聽到的和看到的,可能會有很大差別。 (學生記者 秦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