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日本文化嗎?你知道俳諧美學嗎?你知道“寂”字除了字面意思外還有別的文化內涵嗎?11月17日晚上,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向遠教授在C403教室為我校200多名學生作了題為“風雅之‘寂’——對俳諧美學及日本古典文藝美學的一個關鍵詞的解析”的學術報告,王教授在講座中詳細地為大家介紹了“寂”文化。報告會由文學院副院長梅向東教授主持。
“寂”到底承載了怎樣的文化重量?“如果說,‘物哀’主要是對和歌與物語的審美概括,‘幽玄’主要是對和歌、連歌與‘能樂’的概括,那么,‘寂’則是對俳諧創作的概括,它是‘俳諧’(俳諧論)概念。”王向遠教授在講座一開始便解釋了“寂”的含義。王向遠教授給“寂”歸納了三個方面的意義層面。首先是聽覺上,即“寂靜”、“安靜”,其次是視覺上的“寂”的顏色,可稱之為“寂色”,最后指的是一種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學上的含義,是一種主觀的感受。隨后,王教授給出了“寂的四論”具體含義,分別是“虛實論”、“風雅論”、“老少論”、“不易、流行論”,并結合大量的實例予以分析。
最后的互動問答環節,臺下的同學紛紛提問,王向遠教授都認真詳細地做了回答。整場講座學術視野廣闊,生動活潑,場上不時爆發熱烈的掌聲。
王向遠教授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著作家、翻譯家。中國東方文學學會會長。著有《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及各種單行本著作20種計500萬字,譯著多種計200萬字。(文學院 朱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