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上午,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博士生指導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哲學博士周顯寶教授應邀在紅樓會議室作了一場關于“戲劇治療”的學術講座。校黨委委員、文學院書記、院長方錫球教授出席并主持講座,文學院部分教師聆聽了講座。
周顯寶教授從“藝術治療”與紐約大學Robert Landy博士“戲劇治療”理論切入論題,指出“戲劇治療”理論既得益于心理學和醫學已經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戲劇學發展的需要,戲劇的面具理論與腳色理論與“戲劇治療學”密切相關,安徽的儺戲和黃梅戲,都能夠引入“戲劇治療”理論拓展研究領域。具體到黃梅戲研究上,周教授認為,我們既要關注黃梅戲舞臺上的演出,又要關注民間戲班的生存狀態。他鼓勵在座的教師們,要充分利用安慶厚重的文化資源,把安慶地方文化研究好、建設好,要借“一帶一路”東風,為黃梅戲與地域文化的海外傳播作出應有貢獻。
方院長總結這次講座有三點啟示。一是啟發我們要進行跨學科研究,二是啟發我們重視域外文獻的重要性,三是啟發我們抓住鮮明特色作研究,探索地方性、應用型研究的新領域。
本次講座,使教師開闊學術研究的國際視野,了解了“戲劇治療”新理論,對文學院進一步開展安慶地方戲曲文化研究與跨文化學科建設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