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14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學生代表齊聚傳媒學院演播廳,開展以“傳承英雄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分享交流會。近200名學生參加活動,在故事中感受實踐力量,在交流中傳承紅色薪火。

“假如生命終結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2023級(3)班仇成宇引用鄧稼先先生的這句話開啟團隊的展演。他介紹,其所在的團隊先后走進兩鄧故居、敬老院、社區等地,通過情景宣講、實物展示等形式,廣泛宣傳“兩彈一星”精神。目前,該團隊已成功入選2025年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我們不僅想讓更多人了解‘兩彈一星’的故事,更希望把實踐中的體會與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同行者,讓精神的火種傳得更遠。”仇成宇堅定地說。
十個人的團隊,走訪十五個縣區,記錄一百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累計行程兩千多公里,整理四十萬字文稿、五千分鐘視頻,“青·行知”傳媒學院“紅色精神·時代新聲”調研團的實踐答卷,表達了對英雄的深切敬意。“程道廉老爺爺特意穿上珍藏的軍裝,戴好勛章,給我們講戰場上的過往……,那一刻,我終于懂了‘英雄’不僅是課本里的名詞,而是有血有肉、用生命守護家國的先輩。”新聞學專業2023級(2)班秦雪雪表示。
“青·敬敷”校學生會“藝路同行”實踐團挖掘館藏文物背后的歷史脈絡與人文故事,將斑駁的瓷器、古老的書畫轉化為生動有趣的美育課堂,讓原本陳列在展柜里的文物“活”起來;“青·傳承”人文學院“墨韻縈古村,徽風傳上莊”調研團深入皖地古村落,用腳步丈量歷史,以文字記錄鄉愁,讓徽派文化在實踐中煥發新生;“青·敬敷”經濟與管理學院“童心筑夢·鄉村啟航”實踐團扎根鄉村校園,用知識與溫暖陪伴,為鄉村孩子點亮夢想星光……各支隊伍以青春為筆、以實踐為紙,在祖國的田野上、村落間、校園里……書寫著青年擔當,記錄著成長蛻變,繪就了一幅幅動人的青春實踐畫卷。
此次分享交流會,既是學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紅色精神的接力傳承。從田埂間的奔波到宣講臺的堅守,從老兵故事的記錄到革命精神的弘揚,每一支團隊實踐都讓“傳承”二字從抽象概念變為具體行動。下一步,學校共青團將持續拓寬實踐育人平臺,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講好英雄故事,引導青年學子傳承好、弘揚好英雄精神。(撰稿:學生記者 劉蕊 趙晨陽 攝影:學生記者 徐若菡 陳瑤瑤 編輯:田夢甜 審核:汪洋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