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0周年,伴著和煦的春風,三月里的校園內外又掀起一股“學雷鋒”熱潮,敬老院內、留守兒童家中愛心涌動,志愿者的身影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然而“雷鋒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這也是各地學雷鋒活動出現的一個怪現象。為杜絕形式主義,傳輸愛心正能量,人文與社會學院積極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以廣大團員青年為重點、以學生社團組織為主要載體,建立志愿者長效機制,進一步發揮在社會工作、人文教育、歷史學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逐步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力爭在活動中發揮青年學生“學雷鋒”的骨干作用,切實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學院下設的“青少年成長與發展援助服務中心”自2006年來,一直本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利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為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幫助和服務;青年社會工作者協會服務隊的廣大志愿者們秉承“助人自助”的精神理念,默默傳遞著溫暖與愛心;學院學生會實踐部組織的義務支教志愿隊為宜秀區車津小學、立新小學的廣大留守兒童帶來了知識雨露的浸潤,得到了小學老師和家長的大力支持與熱情稱贊。學生志愿者們表示:“學雷鋒不需要響亮的口號,更不該成為應景式的作秀。它貴在堅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做好模范帶頭作用,日行一善。”
為迎接第50個學雷鋒紀念日,人文與社會學院領導老師高度重視,早在開學初便召開專項會議統一部署,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方案,為接下來學院一系列“學雷鋒”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月初,學生們便踴躍參與到志愿活動中來。同學們紛紛表示將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用實際行動踐行“心中有雷鋒,時時學雷鋒”。據悉,本次“學雷鋒”系列活動將貫穿整個學年,除了前期組織的清潔課桌文化的教室清潔活動,學院還將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志愿活動,在全院上下掀起一股學雷鋒的熱潮。(人文與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