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我校新疆班學員教學技能,增強其教學能力,使其對以后所從事的教師崗位工作具有較為全面深刻的了解,文學院于近期積極聯系周邊、市區學校,為新疆班學員提供崗前教學技能培訓平臺。日前,32名新疆班文科方向學員、27名學前教育方向學員走進大龍山中學、墨子巷幼兒園實地觀摩學習。
不同課堂的趣味教學
由文學院張蕾老師帶隊的32名新疆班文科方向學員來到目的地——大龍山中學,等待學員觀摩的是七年級三班所上的多媒體語文教學課。課堂上,該班語文老師柯桂琴講授了《孫權勸學》的故事。她用圖片、音樂、動畫相結合,營造出了輕松的課堂氛圍,并采用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原先較為枯燥的古文辨意、字詞辨析顯得較為新奇。課堂上同學們踴躍舉手,討論熱烈。
聽完課堂教學,布威賣熱耶姆用較為流利的漢語表達了她對教學的稱贊:“柯老師的教學非常棒,她教會我們要善于發現、探討直至解決問題,并且善于創新,我要把這個好經驗帶回新疆!”
與布威賣熱耶姆不同,在墨子巷幼兒園,夢想成為一名學前教育老師的新疆學員阿布力米提,與四名同伴帶著好奇走進了該院?。?)班教室,教室里孩子們正在繪畫。
切成段的蔬菜、五顏六色的顏料,盛有以上物品的塑料盆,加上彩色卡片與方塊花布便構成了孩子們的全套作畫裝備。繪畫過程則是用切成段的蔬菜蘸上顏料,然后在卡片上按下印記,通過拼接與組合完成一幅印章畫。
“哥哥,咱倆一起畫,好嗎?”張進陽是?。?)班學生。在他準備作畫時,他主動邀請阿布力米提與他一起動手作畫。
“好呀,謝謝你的邀請,咱倆要爭取畫的很漂亮!”阿布力米提欣然答應。
在二人努力下,一幅由百余個印章構成的形似蝴蝶的繪畫作品新鮮“出爐”。
“以后我的繪畫課也要讓孩子們勤動手,發揮想象力!”阿布力米提說出了自身收獲。
除觀摩課堂教學,細心的阿布力米提在參觀學校期間發現,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一套專屬物品,如喝水的杯子,玩耍的排球,為避免混淆,孩子們的物品都有固定標號,有的物品上寫有他們的名字。這樣一安排,孩子們在使用物品時就學會了對數字與名字寫法的掌握。阿布力米提覺得“將知識學習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很新奇,也很實用巧妙!”并感嘆“生活是學習最好的課堂!”
文化交流中求真知、結情誼
在大龍山中學,學員們在觀摩多媒體課堂教學前與該校朱校長進行了簡短座談。
“校長,你們學校怎么教語文?”布威賣熱耶姆酷愛語文,并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在提問環節中她第一個舉手向校長“討教取經”。
“語文教學關鍵是多讀多寫,多積累,熱愛并感悟生活。”朱校長說出了自身見解。
“校長說的對,為了當好一名語文老師,我也要按校長說的做!”朱校長的回答讓布威賣熱耶姆受益匪淺。
“校長,體育怎么教?”
“校長,美術怎么教?”
簡單的座談結束,學員們意猶未盡,在朱校長準備離開時,學員們依然圍著不斷提出問題。朱校長不忍挫傷學員們的學習積極性,停下腳步,對學員們所提問題一一做了詳細解答。
“張老師,我覺得咱們可以來場漢維文化交流!”剛上完課的柯桂琴老師找到張蕾老師,說出了她的想法。沒想到與張老師一拍即合。
經過簡單交流,一場名為“從新疆到安慶”的漢維文化課堂交流開始了。
說到安慶文化,地方戲曲黃梅戲自然是首選“品牌” 。漢維學子同唱黃梅戲的想法一經提起便立刻得到廣泛認可。于是舒志遠和同學們將自己的語文課本快速翻到寫有黃梅戲經典選段《天仙配》曲詞所在頁,“爭搶”著將書本遞到新疆學員手里,教室里響起了漢維學子同唱的黃梅戲曲?!皹渖系镍B兒成雙對,綠水青山綻笑顏······”同學們唱得整齊且認真。
響亮的歌聲告一段落,室內的文化交流也“轉戰”至戶外,得知新疆學員在學校只做短暫停留,即將離開,出于不舍,也為“留個念想”,戶外交流逐漸發展成簽名儀式。
“姐姐,能寫下你的名字嗎?”舒志遠與同學們紛紛手捧語文課本,將課本湊到新疆班學員手邊索要簽名。
“當然可以,我叫布威賣熱耶姆·奧斯曼,前面是我的名字,后面是我爸爸的名字,我知道你們的名字的第一個字是‘姓氏’”在給舒志遠簽名的時候,布威賣熱耶姆說出了她所知道的維族名字與漢族名字構成的不同。
人群中,當其他同學都在索要簽名時,舒志遠的同學潘晶卻站在原地捧著書犯了難,“我的書第一頁比較破舊,不太敢讓哥哥姐姐在上面簽名,怕他們‘嫌棄’!”潘晶對舒志遠說出了心里話。
聽到兩人的對話,布威賣熱耶姆立即拿過潘晶的書,在扉頁寫上了自己名字,并用漢語寫下一句話——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我愛安慶。潘晶將留有布威賣熱耶姆“墨寶”的語文書抱在胸前,露出喜悅的笑容。
“同學們都把我們當做哥哥姐姐,我們就像家人一樣,和他們在一起我沒有一點孤單感!”在返程的路上,布威賣熱耶姆說出了此行觀摩學習的體會。(學生通訊員 沈曉倩 金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