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我校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歷史問題研究專項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古代監察制度變遷的歷史源流”開題論證會順利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鄭州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曲阜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論證會,校長彭鳳蓮出席論證會并代表學校致辭。會議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曉寧主持。


彭鳳蓮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的到會指導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她指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獲批立項,是項目團隊辛勤耕耘、追求卓越的智慧結晶,是各位專家學者對我校歷史學、紀檢監察學等學科科研實力高度認可的體現,也是學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她希望,各位專家對項目的研究思路、框架設計、方法路徑、預期成果等進行嚴格把關和全方位指導。
彭鳳蓮作為項目首席專家做了課題綜合報告。她從項目的申報及立項情況,項目的研究現狀、課題價值、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各子課題的具體構想,項目推進情況和階段性成果以及項目建設計劃等五個方面作了報告。
在專家論證交流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卜憲群研究員、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陳長琦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馬小紅教授、南京審計大學法學院肖建新教授、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楊恩玉教授、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劉道勝教授、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丁修真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靳寶副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張群副教授、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郭睿君副研究員先后發表意見。他們充分肯定了課題選題所具有的顯著學術創新價值及重大現實意義,認為課題研究基礎良好,課題組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研究思路。同時專家組就項目的有關概念闡釋、資料庫建設、框架結構優化、子課題間照應、論題拓展、理論訴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彭鳳蓮表示,課題組將充分吸納專家建議,進一步優化研究框架,充實研究內容,扎實開展基礎研究和史料工作,力爭高質量完成研究任務。
徐曉寧在論證會總結中強調,重大項目的立項和開題在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扎實推進項目研究,努力取得高質量研究成果,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和博士立項單位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相關學院和部門要加強統籌、大力支持,共同為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堅實有效保障,協力推進學校科研和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
學校科研處、學科建設處、人文學院、法學院、廉潔文化研究院負責人,項目子課題負責人、部分課題組師生參加了開題論證會。(撰稿:胡世明 攝影:田夢甜 編輯:江偉 審核:沈志富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