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學校與大觀區委舉行“大觀種養循環科技小院暨功能型黨支部”成立儀式。校黨委書記李福華,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吳瓊,校黨委常委計裕人,大觀區委書記潘功發出席儀式。安慶市科技局,大觀區委統戰部、科技局、海口鎮黨委相關負責人,我校研究生院、資源環境學院、合作企業、科技小院暨功能型黨支部全體師生參加儀式。
李福華與潘功發共同為“大觀種養循環科技小院”揭牌并發表講話。

李福華指出,“大觀種養循環科技小院暨功能型黨支部”的成立,是學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將黨的建設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生動體現,也是深化校市合作、實現人才共贏的又一個創新性成果。他對團隊在科技攻關、項目實踐、成果轉化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表示,種養循環科技團隊是一個有情懷、有夢想、有組織的團隊,真正實現了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希望團隊通過黨支部的建設,把團隊科技服務能力打造得更強大,更好地踐行五大發展理念 、更好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推動“三農”高質量發展。

李福華要求,團隊在功能型黨支部建設中,要強化黨建和思想政治引領,把準科技創新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于支部建設各項工作中。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抓好黨員師生黨性教育,引導黨員師生胸懷“國之大者”,從“我要做什么”轉變為“國家需要我做什么”。抓好有組織科研,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要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注重立德與樹人、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相結合,奮力打造黨建引領作用強、立德樹人成效強、科技創新示范強、社會服務支撐強的師生黨支部。不斷發揮黨組織“聚人力、聚人心、聚人氣”優勢,為鄉村振興“夯基賦能”。堅持問題導向,依托科技小院產教研平臺,聚焦“真問題”,到農業生產實踐一線去幫助解決難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推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要發揮科技小院人才培養優勢,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將科技小院作為教育培養學生黨員、加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形成師生共建、教研互長的黨建新模式。加強培訓,擴大就業,推動學生黨員扎根農村、服務農民、振興農業,為和美鄉村建設增“顏”提“質”,培養一批德才兼備、作風過硬、實踐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高的拔尖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他強調,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與幫助,做好宣傳總結和推廣,不斷推進我校深化產業服務的進程。
潘功發對科技小院和功能型黨支部的成立表示祝賀,感謝學校對校地合作工作的重視。他表示,小院雖小,舞臺很大,空間很廣。在黨建引領下,科技小院作為創新科技特派員模式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必定能成為科技興農的新引擎。希望團隊成員更好地發揮科技特派員的優勢,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把效益發揮更大。大觀區委、區政府今后將繼續支持科技小院建設,并以此為橋梁深化區校合作。
吳瓊在主持儀式時強調,科技小院和功能型黨支部建設,要著力找準切入點,做出一番大事業。要找準科技與興農相融合的切入點,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要著力打造共振點,產出一批大成果。充分發揮科技小院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三位一體新型農業科技服務模式的功能。要著力實現“雙提升”,實現大發展。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新模式、人才培養新范式,實現基層黨建工作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水平的“雙提升”。


與會人員共同參觀了種養循環科技團隊的實驗室和成果轉化成果,并進行了座談交流。
支部成立儀式上,資源環境學院黨委主要負責人宣讀了“大觀種養循環科技小院功能型黨支部”成立的批復文件,并就支部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科技小院負責人、功能型黨支部書記匯報了團隊建設情況;黨支部研究生黨員代表進行了發言。(撰稿:方未已 攝影、編輯:江偉 審核:計裕人 華秀梅 夏斐 陳秀)